日前,以“新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创新”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上海市举行,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论坛开幕式并作总结讲话。论坛同时举行了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及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
我省征文喜获一等奖4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9篇、优秀奖16篇, 共获奖33篇(详见获奖名单),占论坛获奖总数12.4%。其中一等奖获得者之一泸州市中级法院胡浪波同志撰写的《思维导图:我国社区犯罪预防的逻辑径路——以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CPTED)与“枫桥经验”相结合为视角》一文获第六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四川省法学会、成都市法学会、自贡市法学会、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本次论坛上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
近年来,省法学会按照中国法学会、省委政法委要求,以“实体化实战化”为突破点,着力打造基层法学会三级法律服务平台,积极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坚持开展调研分析、对策研究和理论创新,在全省各市州征集征文521篇,为此次青年论坛主题征文再创佳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次征文获奖是全省法学会工作调研新成果、理论新突破的一次集中呈现,也是推进全省法学会工作更上层次的内生动力。省法学会将再接再厉,纵深推进法学研究专业化水平,努力形成一批理论成果,积极转化应用,服务治蜀兴川伟大实践。
第十三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
四川省法学会获奖论文名单
(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一等奖 总数30篇(四川4篇) |
题目 |
作者 |
单位 |
自治 法治 德治: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 |
冯 成
张 黎
田 野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
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
思维导图:我国社区犯罪预防的逻辑径路——以犯罪预防环境设计理论(CPTED)与“枫桥经验”相结合为视角 |
胡浪波 |
四川省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
坚守治理法治化:枫桥经验在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中的应有之义 |
蒋 丽 |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
“枫桥经验”的法治化解读——以纠纷的二元性和二元的纠纷解决为视角 |
周寓先 |
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 |
二等奖 总数60篇(四川4篇) |
题目 |
作者 |
单位 |
枫桥经验与外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 |
曹金容
陶大艳 |
四川省自贡市法学会 |
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的群体性事件及其解决状况分析——基于实证调研数据的视角 |
吴卫军 冯 露 |
电子科技大学法律系 |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研究 |
赵强梅 |
四川省南部县司法局 |
论新常态下“枫桥经验”的社会治理创新——以商会纠纷化解机制优化为视角 |
郑静春
邹 宇
曾维娟 |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法院 |
三等奖 总数87篇(四川9篇) |
题目 |
作者 |
单位 |
民事“案多人少”的可能破解之径——基于“枫桥经验”的实践观察 |
安 琪 |
四川大学法律实证研究所 |
实践逻辑与功能定位:乡村治理体系中的自治、法治、德治 |
邓 超 |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 |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基于661份调查问卷和1071份裁判文书的分析 |
廖成芳 |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人民法院 |
枫桥经验与多元纠纷化解——以四川省营山县人民法院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的基层实践为视角 |
刘 旭 |
四川省营山县人民法院 |
枫桥经验在习近平新时代法治思想中的谱系定位 |
蒲仕军 |
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人民法院 |
社区心理服务“三工合一”模式探索——基于C市S街道三个社区的调研 |
吴银涛
邓陕峡 |
成都大学政治学院 |
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下借鉴“枫桥经验”运用大数据对债务纠纷解决机制初探 |
伍红卫
刘 权 |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司法局 |
“枫桥经验”与现代司法裁判的连接:民事习惯司法适用机制的建构——以案例裁判和司法机制为研究视角 |
杨思思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 |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枫桥经验青白江模式”的工作调查研究 |
游先彬 |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 |
优秀奖 总数90篇(四川16篇) |
题目 |
作者 |
单位 |
枫桥经验与多元纠纷解决——以四川省遂宁市为例 |
蔡 熙 |
四川省遂宁市公安局 |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
曾 俊 |
成都市公安局训练支队 |
“枫桥经验”与习惯法——“枫桥经验”的合法性探究 |
陈玢旭 |
四川永旺律师事务所 |
新时代“枫桥经验”下的司法实践——浅析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法院的应用 |
陈 琳
黄 文 |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人民法院 |
试论乡约之属性——兼论乡约在基层自治中适用性之探索 |
方 洋 |
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法院 |
时滞与延伸:检察机关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体系性建构——以“新枫桥经验”为切入点 |
李 凌
王 丹 |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人民检察院 |
羌族习惯法与基层治理--基于S省B县“尔母孜巴会议”和“转转酒”为本土资源的分析 |
梁 猛 |
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
“枫桥经验”语境下的审调对接工作模式探索 |
廖 娇 |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法院 |
新枫桥经验对新时代重大环境群体性事件社会风险防控体系构建的启示——以20起重大环境群体性事件为视角 |
刘应江
李 嘉
顾 勋 |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人民法院 |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新路径:诉非协同“大超市”运行机制实证研究 |
诉非协同工作课题组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法院 |
枫桥经验与“互联网+”模式下的社区矫正 |
唐延年 |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司法局 |
发展与创新:人民调解眉山模式研究 |
万 超
牟 锐
蒋 励 |
四川省眉山市司法局
四川省眉山市司法局
四川省眉山市人民调解指导中心 |
结合民族习惯法打造枫桥经验“法治版”——以藏彝走廊地区的民族习惯法与法治建设为视角 |
王昱入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检察院 |
基层法院能动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探索
——以s省l市S区法院实践为例 |
杨 英 |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法院 |
“枫桥经验”与基层纠纷调解 |
叶能希 |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司法局 |
“枫桥经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发展与思考 |
袁 铮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人民检察院 |